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在中国煤炭报发表署名文章-博奥官方网站
中国煤炭报:2017年7月26日 第3版
陕煤集团:转型图新 改革图强
●杨照乾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煤集团)是在2004年原煤炭部下放的10户煤炭企业基础上组建的省属能源企业,现有职工12万余人,资产总额达4500亿元,列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第337位。
今年上半年,陕煤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206亿元、同比增收240亿元;实现利润45.3亿元、同比增盈44.8亿元;累计生产煤炭7033.6万吨,比去年同期的5982.3万吨增长17.6%;生产化工产品775.4万吨,比去年同期的682.1万吨增长13.7%;生产粗钢462.7万吨,比去年同期的302.3万吨增长53.1%;发电188.6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的162.2亿千瓦时增长16.3%。多项经营指标和实物量指标创集团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显示了良好的成长性。
陕煤集团所从事的煤炭、煤化工、煤电、钢铁等主要产业,均处于过剩的传统产业领域。在能源革命和产业兴替的大时代,转型、改革是陕煤集团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措施,对于陕煤集团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霖,滴雨贵如油。在陕西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国资委领导的支持下,陕煤集团乘天时,顺地利,谋人和,开启了改革转型的蜕变之旅。
以转型战略为先导
任何一项改革,顶层设计不可或缺。陕煤集团分析后认为,集团的产业和产品大多集中在传统的能源和材料领域。而能源与材料是人类文明的永续产业,新能源与新材料也是当今最具革命性、最具光辉前景的产业。对于陕煤集团来说,升级比跨界更为现实。因此,该集团提出以科技和资本为驱动,去杂归核,错位创新,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煤炭优势明显,能源和材料主业突出的错位多元企业,提出了“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蜕变转型”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成为陕煤集团改革的总目标和发展的总纲领。
以体制改革为突破
在过剩时代,企业的竞争集中在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上。高危行业的生产和安全成本是有边际的,但管理成本是海绵里的水。按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改革方向,陕煤集团以体制瓶颈为突破口,以“集团公司—产业板块—厂矿实体”三级架构为目标,开展了“归位总部、做实板块、精简层级、放活实体”的改革工作。一是将煤炭、化工、电力、铁路等企业整合到板块公司,实施专业化管理。二是将集团直管的安全、生产、环保、经营等业务下放给板块公司,做实产业板块。三是将生产、协作、企管等职能整合到一个部门,将规划投资、政研、海外业务整合到一个部门,实行大部室制,合并交叉职能,强化协作职能。四是对下属110户企业进行股权划转、重组整合、对外转让,减少企业户数80户,删繁就简,压缩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能。五是按照“一企一策”和职工持股试点的要求,力争在“制”上求突破,在“活”上做文章,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以结构调整为抓手
煤炭、钢铁产业既有过剩问题,也有结构性问题。调整优化结构,是陕煤集团改革的主线。鉴于此,陕煤集团一直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三去一降一补”上,放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
一是优化结构去产能。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不是不需要煤炭,而是需要优质清洁的煤炭。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陕煤集团从2014年开始,率先关闭关中高硫低卡、高成本低效益的8处矿井,同时缓建停建了4处矿井。国家去产能政策措施实施以来,集团紧抓这一历史性机遇,本着“多退早退、应退尽退”的原则,将原计划三年关闭的18处矿井提前到2016年关闭,退出产能1815万吨,占全省退出产能的62%。关闭炼铁高炉1座,压减产能60万吨。在果断“退”的同时,集团适时有序地“进”。通过内部减量、区域协作等措施,在陕北、彬黄矿区新增7个优质产能项目,已核准产能2620万吨。通过“一退一进”,使集团的优质煤炭占比达到87%,到“十三五”末,优质煤炭占比可达94%,煤炭将成为陕煤集团的绝对优势产业。通过用优质低价的产品倒逼,从根本上优化能源结构。
二是防范风险降杠杆。每次产业革命,金融资本都起到了关键的扩散作用。既做产业也做资本,是现代企业的双轮两翼。目前,陕煤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只有25%,发展空间较大。在持续发挥3个上市公司的平台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电力、装备制造和金融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水平的基础上,陕煤集团充分发挥已有的证券、银行、期货、信托、财务公司等金融平台的协同效应,积极探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发展模式,并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加快培育上市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在债转股融资方面,集团已与金融企业签订了845亿元的市场化债转股合作框架协议,已落地债转股资金270亿元,优化了资本结构,改善了资信状况,提高了资金链的安保能力。据国家银监会通报,陕煤集团已落地债转股融资额达全国总规模的50%左右,为全国推进债转股积累了经验。
三是多点发力补短板。绿色开采、清洁利用,是煤炭产业补短板的着力点。陕煤集团在黄陵矿业实现了井下智能化无人开采,在神南矿区和韩城矿区率先采用110-n00采煤工法,实现了煤炭绿色开采。陕煤集团不再满足于挖原煤、卖原煤,而是对优质原煤进行物理加工,形成了精煤、型煤、粉煤等绿色清洁燃料,大力发展煤粉—高效锅炉—供热服务产业链,燃烧排放与天然气相当,解开了煤炭燃烧与超净排放的死结。在转化利用方面,集团坚持错位石油的煤化工方向,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依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低阶煤快速热解分质转化技术,延伸产品链、提升价值链。引进日本三菱和高化学等世界知名化工企业,在陕西榆林地区规划了大型煤炭综合利用和转化项目,每年可转化利用3000万吨原煤,最终形成纺织、建筑装饰、包装、汽车等生产所需的大宗材料基地。
以聚合共识为保障
千难万难,改革再难,有职工的支持和参与就不难。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
2012年,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结束。为应对危机,陕煤集团审时度势,提出了“壮士断腕、去杂归核”的应对之策,并出台十项改革措施,拉开了集团改革发展的序幕。其间,集团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党建优势,强化职工主人翁意识,最大程度调动和激发职工投身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同时,集团始终把维护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涉及利益机制调整时,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同志靠前,形成促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尤其在关井压产中,对雪中送炭的国家奖补资金,严格规范使用,保证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近年来,陕煤集团先后分流安置5万名职工,主导了省内工业企业最大的成建制划转迁徙工程,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以二次创业的巨大热情,和企业同生共进,共克时艰,打赢了一场改革发展攻坚战。
企业要想永葆青春,唯有应时而变、顺势而为,在破除旧制与建立新法之间不断创新,方能累积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经验资本,锻造出决胜千里的取胜之匙。从这一角度来看,陕煤集团的改革转型工作一直在路上。
未来,陕煤集团将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大项目、大园区建设为主体,以科技、金融、物流三大服务体系为支撑,以煤为基、能材并举、技融双驱、蜕变转型,推动集团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造福职工、奉献社会,在打造主业突出,新经济特色鲜明的现代能源企业征程上谱写新篇章。
(作者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