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专访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博奥官方网站
三秦都市报:2018年5月16日 2版
谱写新时代陕煤奋斗史
——专访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
2013年,1505亿元;2014年,1766亿元;2015年,1909亿元;2016年,2120亿元;2017年,2600亿元。
这是一组涨幅超千亿的数据,这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以下简称陕煤集团)近五年的销售收入。
从这份靓丽的“成绩单”中可以看出,该集团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蜕变转型,打造主业突出、新经济特色鲜明的现代能源企业”的方针指引下,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陕煤集团特色的追赶超越及转型升级之路。
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如果将此处的“人生”替换为“陕煤集团”,该集团的紧要处是哪几步?未来又将如何走?是这个陕西省属龙头国企备受外界关注的新闻点。
就此,三秦都市报全媒体对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进行了专访,从多个维度展现陕煤集团近年的发展历程及新时代陕煤如何谱写新时代的奋斗史。
减负是为了更好的起跑
“30多年了,在冬天里终于不用靠煤炉子取暖了!”2017年11月15日,陕煤集团韩城矿业公司桑树坪煤矿的刘大娘在她家里,一边摸着刚刚安装并准时供暖的暖气片,一边高兴地给身边的煤矿负责人说。
刘大娘所在的这个桑树坪煤矿,目前属于陕煤集团序列里的老旧矿区,但在当年可是响当当的明星矿。其1979年建成投产时,因为现代化的设施,《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予以报道。也是在这里,杨照乾开始接触煤矿、了解煤矿,从1981年迄今,已经37年。
其实给刘大娘家这样的老旧小区安装暖气只是一个缩影,但反映出来的却是陕煤集团在不遗余力贯彻国家政策的同时,对基层矿区职工和家属的关心和关注。而所有这一切,均是来自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的政策。
杨照乾表示,“三供一业”是指企业的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这三项的分离移交不仅是解决企业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内容,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惠及职工群众的长远利益。
截至2017年底,陕煤集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议签订率100%“分离移交的顺利进行,只是集团在减负起跑过程中的一个点,但是通过这个点,我们可以为整个集团转型升级提供空间,为追赶超越创造条件,助力集团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杨照乾说。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这一过程中,陕煤集团还不断突破制约瓶颈,在“制”上求突破,在“活”上做文章,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模式为目标,构建现代化企业治理,全面深入推进集团总部改革和企业改革。
从2014年开始,率先启动关闭关中高硫低卡、高成本低效益的8对矿井,同时缓建停建了4处矿井。国家去产能政策实施以来,紧抓这一恰逢其时的历史性机遇,将原计划三年关闭的18处矿井在一年内关闭到位,退出产能1815万吨,占全省62%,关闭炼铁高炉1座,压减产能60万吨。
在做“减法”的同时,陕煤集团还适当地做“加法”。通过区域协作,在陕北、彬黄矿区新增6个优质产能项目,总建设规模5620万吨。通过注入资金,放量优势钢铁产能,2017年钢材产量突破千万吨。
这“一减一加”,使集团的优质煤炭占比达到95%;优质钢铁产能辐射区域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实现了“良币”驱逐“劣币”,有效提升了集团的增量空间。一系列的举措,使得企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2018年一季度便又是一个业绩“开门红”。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态势,实物生产持续向好,经济质量稳步提高,产品售价总体稳定,利润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幅。
布局是为了更好的奔跑
“近年来从内部看,产业结构失衡,每年数百亿的项目投资导致资产负债率步步攀高;经营性现金流连年减少,偿债能力下降;全集团陷入系统性亏损,关中老矿区和陕钢集团严重亏损。”杨照乾清晰地盘点着过往财务状况。
2014年,杨照乾刚刚就任集团董事长时曾表示,当发展的重担落在我们这一辈人的肩上时,我们义不容辞,必须把改革主动权掌握在陕煤人自己手中,并剑指“跻身世界500强,真正成为一家百年‘老店’。”
就任时的铮铮之言,让整个陕煤集团这部“老牌战车”重新焕发了荣光,仅在一年之后的2015年,便以2014年1766亿人民币的销售收入,跻身世界“500强”,排名416位。至今已连续三年上榜,排名稳中有升。
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
经过五年多的砥砺破冰,逆势前行,陕煤集团在波诡云谲的市场环境下力挽狂澜,改革发展取得了诸多成绩,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与2012年相比,实现了翻倍增长;实现利润105亿元,超过了前五年的总和,为陕西省属国有企业第一。
成绩的取得,杨照乾说:“我们不否认自身的努力,但也承认这是享受到了国家的政策红利。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全面研究自身发展的利与弊、深刻洞悉全球产业的兴与废之后,提出了‘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蜕变转型’的转型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已经成为我们改革的总目标,发展的总纲绳。”
因此,在煤炭领域,通过智慧矿井建设、无人值守技术应用等举措,提高矿井的智能化装备水平和矿区循环经济建设。2017年11月16日,陕煤集团西煤机公司成功推出国产首台套高性能8米大采高采煤机,标志着高端制造迈入了新的阶段;在材料领域,积极开发石油套管、焊丝钢、弹簧钢等制造用钢,煤化工板块,瞄准高抗冲料等具有市场前景的聚烯烃体系新产品持续发力。在新材料方面,高乙烯催化剂(he),已应用于蒲城清洁能源公司。纳米流体吸能材料,已演化出防弹衣、汽车防撞系列产品。高硅超细nay分子筛,已完成了工业规模试生产。高性能三元动力电池和透明导电薄膜有望进入市场。坚持错位石油的煤化工转化利用方向,依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快速热解分质转化技术,引进世界知名化工企业,2017年12月,陕煤集团在榆林注册成立了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为集团“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工程”建设运营平台公司,借鉴国际先进化工园区管理模式,按照园区化、高端化、精细化思路设计打造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将形成纺织、建筑装饰、包装、汽车等材料生产所需的大宗新材料基地,既延伸了产品链,更提升了价值链。
此外,陕煤集团还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加快培育上市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845亿元的市场化债转股协议,落地金额已超过454亿元,为全国第一,降低负债率8个百分点,2017年末资产负债率降到70%,集团资本结构进一步优化。
纳才是为了更好的冲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的选用和吸纳问题,一直是萦绕在杨照乾心头的重大问题。据了解,在2015年陕煤集团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杨照乾曾明确表示,集团当下不缺技术、不缺项目,唯独缺人才。
2018年5月8日,《中国煤炭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陕煤集团构筑人才聚集新高地》为题,报道了该集团在选人、用人上的机制创新和中长期目标。从报道中得知,陕煤集团已正式启动实施人才队伍建设“万人计划”,从2018年到2022年,将采取校园招聘和社会化选聘的方式招录1万人。
“我们将按照党管人才、服务发展、以用为本、高端引领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别人才成长的规律特点,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杨照乾说。
数据显示,通过自主招录,该集团仅技术研究院就形成了博士60人、硕士203人的科研团队;对外引进院士6人、长江学者1人、具有国际背景的行业专家6人;在合作发展上,以“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等为核心,建成了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0余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驻站合作院士6人、博士后研究人员5人;与中科院和清华、浙大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技术攻关联合体。
除了面向学校和社会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育之以外,陕煤集团还大力开展内在的人才建设,在陕西首开企业大学——陕煤思创学院。“技术人才可以靠‘外来’,而管理人才则大多通过企业培养‘内生’。未来,思创学院将成为陕煤集团政策战略导向的‘智囊团’和‘策源地’,建成为具有双重功能的复合型企业大学。”杨照乾这样解释。
有了纳才的战略,更要有纳才的战术,随着陕煤集团《重点骨干队伍和高端人才建设五年(2018—2022)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出炉,陕煤集团以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为本的人才队伍规划宣告正式实施。
该《计划》提出,重点加强产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急需紧缺的重点产业领域,培养了一大批面向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建成了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大矿厂长、区队长和优秀班组长培养力度;培养和造就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企业家队伍。突出“高精尖端”导向,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快推进符合集团产业发展方向的各类国家级实验室建设。
人才的吸纳和建设,正为陕煤集团在新时代的实际发展过程中,生成了新观念、新思维和新格局。
聚焦是为了更好的跨越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六个年头,那么,当枢纽、门户、流动三个经济遇到“一带一路”倡议,陕煤集团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和国际两个环境,更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扶持。作为省属重点企业,我们积极响应,坚持项目筑基、人文融合、互利共赢、协调发展,打造‘海外陕煤’名片。”杨照乾描述着。
资料显示,陕煤集团目前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总投资近15.8亿美元,布局规划了石油炼化、煤炭资源勘探、煤化工、煤电一体化等多个项目。其中,中大石油公司是陕西省目前在境外较大的投资项目。
能够有如此大手笔运作,得益于陕西发展枢纽经济无可替代的“地利”优势。杨照乾说:“我们将继续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计划以中大石油发展为平台,在‘十三五’内完成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北部区域等地1000座加油站目标的布局。适时进入上游原油开采领域,逐步将中亚能源打造成为在中亚地区拥有石油全产业链、具有核心竞争力、值得信赖的国际化石油公司。目前,我们还在筹划重点布局东南亚市场,拓展陕煤集团海外发展规模,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所谓门户,比喻出入口或必经之地。近年来,通过“走出去、带回来”的方式,陕煤集团加大国际国内贸易开展,产品涉及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品等,再将生产所需的金属矿产品、装备、辅料等进口回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今年4月底,累计实现进出口产值,折合人民币约86亿元,上缴关税3.3亿元。
而流动经济,则是物流的建设。“改为‘长安号’运输货物后,运输时间仅需原来的三分之一,运输成本节约二分之一,办理报关清关业务的便利性也大大提高。同时自贸区还出台了使用‘长安号’发运货物的补贴政策,进一步降低了我们的运输成本。”杨照乾说,这也是陕西大力推动流动经济的政策红利。
此外,该集团还成立了专业化铁路物流集团,加快靖神铁路建设,着力打通榆林煤炭外运通道,及早布局利用2亿吨自有资源带动沿线1亿吨社会资源的大销售,实现“沿海看神华、长江看陕煤”的战略大市场布局目标。
如果说,枢纽经济为陕煤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地利”的条件,门户经济为陕煤的发展提供了“天时”的条件,那么,流动经济便是提供了“人和”的条件。但对于陕煤集团来讲,“人和”中还包括人才的流动。
转身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2018年1月,一则陕西最大上市煤企——陕西煤业举牌隆基股份的消息,被资本市场及机构分析人士们认为是传统能源主动拥抱新能源的标志性事件。众所周知,陕西煤业是陕煤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是传统的煤炭开采业务。
而能源与材料是人类文明的永续产业,新能源与新材料也是当今最具革命性、最具光辉前景的产业。因此,陕西煤业在举牌后的公告中表述:“考虑到我国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产业的快速成长,全球能源行业深刻变革的实际情况,为抓住相关行业发展机遇,助推陕西煤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通过选择隆基股份,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党的十九大到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已经表明中央在环境治理上的态度和决心。而举牌隆基股份,尽管当中存在财务投资的成分,但不难看出陕煤集团主动谋求转身,在不打折扣地执行落实中央各项环保要求。”
“我们将增强企业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杨照乾说。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陕煤集团的战略目标和转型发展路线图已经明确:力争“十三五”实现“2411”目标,即:完成投资2000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4000亿元,利润100亿元,各产业综合年转化煤炭1亿吨以上,经济总量翻一番。
新时期,陕煤集团以打造主业突出,新经济特色鲜明的现代能源企业为愿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用好、用足、用活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各项政策,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依靠改革、依靠创新的内涵式管理体制和增长方式。
面向未来,杨照乾表示:“2018年是集团治亏创效三年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我们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新时代发展要求、实施新发展战略、迈向转型发展新阶段,着力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之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在未来一段时期,把陕煤从一个传统能源企业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商、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服务商。全体员工也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擎起改革大旗,坚定创新之路,书写好陕煤发展大文章,为我省追赶超越贡献出陕煤新的力量。”
梅方义 汪琳 本报记者 马军伟 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