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朗读的意义》-博奥官方网站
你看过了许多美景,却迷失了短暂的光阴,你敲击着冰冷的文字,却错过了语言该有的温度。
——题记
无意间打开手机,看到了由董卿主持的央视文化情感节目《朗读者》,心想无非就是一群人拿着几本书读几句罢了,然而,当我再次放下手机时,钟表上的分针竟已静悄悄划过了2大圈。从未想到过,自认为毫无创意的诵读类节目竟能让自己不知不觉沉浸其中2小时有余。
在电子产品泛滥的时代,我们习惯了冰冷的屏幕和空洞的文字,然而,《朗读者》这个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却让我们再一次享受到了语言的魅力。这个节目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照着读的过程,实则是一个对个人成长、情感体验、励志故事等内容进行倾诉的过程。朗读者们更是来自不同的行业,有成功人士,有普通人群,有创建野花山谷的夫妇,有久经岁月磨练的老者……节目每期都会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比如遇见、选择、父亲、陪伴……,它可以是一段文字、一首诗、或是一封家信,我想,其实朗读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而是倾听者们的感同身受。
节目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位96岁高龄的老爷爷,他叫许渊冲,翻译界的泰斗,他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又把世界文学引进中国,一本本的翻译之作何尝不是在诉说着他厚厚的人生。即便现在,工作到凌晨三四点仍然乐在其中的他,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有一种疯狂的热爱。正如董卿所言:“没见过老先生之前是崇敬老先生,面对面交谈后是喜爱老先生”,当然,这也是我通过这一期节目对老先生的真实情感。
《朗读者》的价值在于内容,却也高于内容,它不仅唤醒了人们心中对于朗读的渴望,更激起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它并不是一档节目,更像一盏净化心灵的明灯,它呈现的不仅仅是好的文学作品与精彩的故事,更重要的是给观众、听众们带来的思考与慰藉。在我看来,打动人的往往都是作品的内涵,在手机新媒体文化流行甚至泛滥的时代,有这样一方净土,着实宝贵。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董卿的一句节目开场语足以让人汗颜,让人沉默,我开始认真反思。依稀记得上次拿起书本还是上学时期,步入工作岗位之后便再也没有好好看过一本书、读过一段文字,业余时间也总是拿起手机刷微博、玩抖音、看综艺,用所有无趣的方式打发着时间,早已忘却了书本的温度。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恶性循环当中,除了亲近的家人、朋友,连与人打交道都变成了一件让自己怯懦的事情,我想,这必定是一个不小的“灾难”。
每天清晨与傍晚,我们都会在公司生活区广播里传出的职工诵读声中匆忙而过,是时候静下心来享受“蒲洁之声”带给我们的感动与温暖了。从声音的世界里,我们感受着有声文化的瑰宝,也让闪耀着的思想光辉通过每一个人的力量去延伸和辐射。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朗读的意义。(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