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员工天地 文苑拾萃

李雯散文——《你好,我的“李焕英”》-博奥官方网站

发布日期:2021-02-25 10:05 来源: 作者:李雯(分析检测中心分析员) 浏览次数:次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尾声处大屏幕上出现的这句话让我的共鸣达到了顶峰,记忆的大门徐徐打开,我的“李焕英”,也一步一步向我走来。

我在家里仅有的一张照片里见过妈妈年轻时的样子,圆润的脸庞两边梳着又黑又长的辫子,目光柔和,面带笑意。妈妈是家里的长女,在她正当花季少女的那年外婆去世了,留下了比她小的四个四岁到十四岁年龄不等的孩子。长姐如母,正在读书的妈妈来不及悲伤,收拾铺盖回家担起了“母亲”角色,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压在了还是孩子的妈妈头上。二妹上学要缝铺盖卷,弟弟在门外疯跑磕伤了,最小的妹妹天天哭闹着要妈妈……十六岁的妈妈帮着外公一起扛着一家人走过缺吃少穿缝缝补补的艰难岁月,也练就了一身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本领。


婚后的妈妈接二连三地迎来了自己的孩子。做家务和带孩子对妈妈来说是轻车熟路无缝衔接,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而已。记忆里,妈妈总有纳不完的鞋底。一家五口人一年四季的鞋子都是妈妈一针一线手工缝制。从小耳濡目染,我熟悉妈妈做鞋子的每一个流程。从打袼褙到绞鞋样,从纳鞋底到滚鞋边,过不了几日,一双鞋子就做好了。夏日大口子的“带带鞋”,寒冬暖烘烘的“窝窝鞋”,妈妈总是在换季之前为一家人准备好这些。这些鞋子除了应季,也很好看,走在村里,常常迎来婶婶阿姨们的围观和夸赞,小小的我好不得意。

妈妈除了心灵手巧,吃苦耐劳也是毫不含糊。那是我上初中时一个夏天的周五下午,放学铃声一响起,我就兴冲冲的往家里赶。傍晚十分,村巷口三三两两地坐着纳凉的邻居们,或就着路灯打牌,或高声闲谈着,不时有阵阵笑声传过来,十分悠闲自在。走到门口,我家的大门上却挂着乌黑冰冷的“铁将军”。无奈我只能坐在外边的台阶上,焦急地等着家人的归来。天黑透了,我的心里升起丝丝埋怨:都这么晚了,难道妈妈不知道今天是周五吗。就在我坐立不安之际,巷口的拐弯处出现了一个佝偻的身影,身后拉着一辆装满了青草的架子车,灰暗的路灯将人影和车身一起拉的好长好长。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那是我的妈妈。我连忙迎上去,妈妈抬起头歉意地笑了笑:“哎呀,一到地里就忙的忘了时间,眼看天黑了,又给牛割了些草,就回来晚了。”望着妈妈乱蓬蓬的粘着几片碎枯叶子的头发,我的心里涌着难以言说的情绪,更为自己刚才的埋怨感到羞愧。当村里同龄的阿姨婶婶们每日过着舒适闲散的生活时,我的妈妈不是在果园里挥汗如雨,就是在牛圈旁铡草喂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妈妈孺子牛般毫无怨言地辛苦劳作,换来的是我们姐弟三人相继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那时候,村口每天早上有一趟发往西安的班车路过。这趟班车是我们姐弟几个外出求学的第一站交通工具。每一个离别的日子,妈妈总是比我们起得早,悄悄煮好两个鸡蛋,塞到早已是满满当当的包里。每次妈妈都要来送行,看着我们上车,车子发动,妈妈才慢慢地回头离去。说过多少回不用送,可妈妈总是执意如此。无论月光清冷的初春还是凉风习习的夏末,无论阴雨绵绵的深秋还是寒意深深的隆冬,凌晨四点半的乡村总是一片沉默静谧。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年和妈妈一起行走的这几百米距离,仿佛置身于一条永远也走不到尽头的幸福隧道,无声又甜蜜。

妈妈不是会表达感情的人,可是在爱孩子这件事情上,所有的妈妈都是无师自通的,我的妈妈又何曾会例外。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时,更是能深切地体会到妈妈的不易。细想起来,妈妈并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情,她给予我们这些孩子的,都是琐碎日子里的点点滴滴。而这些点滴最终汇成的涓涓细流,甘露一样滋养着我幼小的心田,让我的内心丰满自信,充满爱意。妈妈以她“润物细无声”的爱照亮着我前行的每一寸土地,照亮着我人生的道路,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至于何种境地都能心生光明,勇敢前行。

我在前行,妈妈却在老去,我仿佛听到了岁月轻轻的叹息。妈妈今年六十岁了,尽管我从没有觉得妈妈有多么老,然而当我翻看照片时,才惊觉记忆里的中年妇女已经变成了老太太。照片里曾经乌黑的长辫子、圆润的双颊被花白稀疏的头发和点点老年斑代替,它们在提醒着我妈妈的老去。看完电影,“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在我的心头不断盘旋萦绕,我重新思索何为“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呀,我又能比别人做的多好呢。只是,我比电影中的晓玲不知幸运了多少倍,我的妈妈身体还算硬朗,操了一辈子心的她还在为我们几个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妈妈从不对我们提要求,只是每一次打电话发视频时,妈妈都是满眼的爱意和笑意;每一回匆忙又短暂的团聚里,总是夜深了还有说不完的话……

我想,爱是可以代代传承的,也是能够相互给予的。我无法阻挡妈妈的老去,只能将妈妈传递给我的力量和爱意更多地传递给我的孩子,让他们沐浴阳光,茁壮成长。只是时光啊,请你慢慢走,请你更温柔,让我的“寸草心”能够给妈妈更多的陪伴和温暖。

愿我的“李焕英”,愿每一个“李焕英”都能被岁月优待,爱与被爱,笑口常开。(李雯)



编辑:管理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