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员工天地 文苑拾萃

“当好贤内助,建设好家风”征文——《忆家风故事 悟家风之美》-博奥官方网站

发布日期:2021-04-29 08:20 来源: 作者:杨欢(烯烃中心pp副操) 浏览次数: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廉洁家风文化,公司纪委在“三八”妇女节之际,组织开展了以“当好贤内助,建设好家风”为主题的廉洁征文活动。在活动期间共收到19件作品,经过认真筛选和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为进一步使廉洁家风文化深入人心,现将获奖作品在公司网站进行刊登。


何谓“家风”,《大学•礼记》言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是家庭教育的精华和积淀。它具有风的特性,虽然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是能被感知,有温度、力度。

家风,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典籍,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司马光《训俭示康》、《傅雷家书》等等,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闪烁着生生不息的思想光芒。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值得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去回味、发扬。家风不一定要著书立说,也许只有只言片语,也许只是一种行为符号,却能影响儿女子孙,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这份正能量。人的记忆长河里,最深刻、最温暖的莫过于对父母的记忆了,一段简短的对话,一次小小的游戏互动,一个鼓励的眼神,只要能够触动孩子内心,唤起其对自我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性格,都可以称之为家风故事。

父亲的书箱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翻父亲的书箱。里面大部分是农业类书籍,还有一些他喜欢的象棋类书籍和心得笔记。虽然对农业、畜牧业已是见惯不怪,习以为常,对那高深的棋谱也是一无所知,但我了解,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善于学习和钻研的人。他经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干一行爱一行。书箱里,我唯一能看懂的就是那几本厚厚的笔记,上面记录了一些生活琐事,还有他喜欢的诗歌、散文。父亲的钢笔字苍劲有力,浑厚峻逸,记得刚开始学习钢笔字的时候还不流行字帖,我干脆照着父亲的钢笔字开始模仿,好像确实有了一些进步。后来,我翻书箱的秘密被父亲发现了,“批评”了我一顿。不过,他送给我一个漂亮的笔记本,那时候可是很少见的,同学们都没有,我格外珍惜,写字都是一笔一划,小心翼翼。自那以后,我开始用笔记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母亲的拿手绝活

母亲有一双巧手,织毛衣、做衣服、纳鞋底样样都会,尤其是蒸花馍,可是母亲的拿手绝活。记得每年春节、正月十五前夕,按地方习俗,家家户户都要蒸花馍,走亲戚的时候用。不过现在总是被人诟病是“馍换馍,没意义”。那时候,拥有一双巧手的母亲就总是在邻居家帮忙,雪白的面团被母亲捏成“花馄饨”、“桃桃馍”、“葫葫娃”,还有鸡、鱼、刺猬等动物造型,十分可爱有趣,出锅后再用特有的颜料上色点缀就更漂亮了。从早上天还没亮就开始一天的忙碌,等一切打点妥当也往往到了深夜。每到这几天,我们姐俩就会责怪母亲把我们忘了,总是回来晚,她说:“谁家都有困难的时候,如果不是自己蒸不了花馍,谁也不会求人帮忙,要知道,人敬你一尺,你得敬人一丈。”正因为这样的心态,母亲和邻里的关系处得都很好,家里遇到什么难事,也都能得到大家的帮助。

这样的家风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当我考试拿到年级第一时,父亲说我并不是聪明,只是比别人稍稍勤奋,让我暂时膨胀的心瞬间回归现实;当我独自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父亲说“我走了,有事打电话”,让我知道我应该独自面对生活了;当我披上婚纱将为人妻的那一天,母亲简单的一句“好好过日子”,言语朴实却已包含了千言万语。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性格特质,是一种家族文化的传承。我会将父母给予我的家风感受传递给我的下一代: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自己先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去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过多的耳提面命反而会让人厌倦,一次的言行不一也会让孩子记忆尤深,倒不如从自身做起,做孩子的榜样,他们一定能感悟到这股无形而又有形“风”的存在,最终化为一种行为特质,传承家风之美。(杨欢)



编辑:管理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