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小故事]——《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博奥官方网站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蒋介石调集了湘军、川军、滇军和嫡系中央军部队约40万兵力进行围追堵截,而红军只有3万多人,双方在兵力、装备上对比悬殊。可以说,红军又到了存亡关头。
为摆脱危局,打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最初准备北上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935年1月28日,红军在土城与尾追的国民党川军发生激战。由于战前敌情侦察有误,战斗陷入僵局。毛泽东当机立断,果断放弃原定渡江计划,迅速撤出战斗,由土城向西渡过赤水河,从28日当晚至次日凌晨,红军除以少数部队阻击国民党军外,主力部队轻装一渡赤水。这一行动,显示了毛泽东善于从不利战局寻找有利因素,化被动为主动的指挥艺术。
鉴于敌人已经加强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我进逼,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于2月7日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的方针。
2月9日,国民党军各路向川、滇边境地区急进,其黔北地区的防守兵力十分空虚。毛泽东抓住战机,指挥红军杀了个回马枪,于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直指黔北。5天内,红军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8个团。
红军再占遵义,蒋介石急飞重庆坐镇指挥,企图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毛泽东将计就计,指挥红军故意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战,引诱更多国民党军前来围攻。当各路国民党军云集而来时,3月16日至17日,红军在茅台镇地区三渡赤水,西进川南。
国民党军再次扑向川南。毛泽东决定乘敌人新的合围将成未成之际,再杀一个回马枪。红军以一个团伪装成主力继续诱敌西进,而真正的主力却于3月21日晚至22日,以隐蔽、迅速的动作,从各路敌人间隙中穿过,四渡赤水。红军突然东渡赤水河,使蒋介石误以为红军又要攻占遵义,于是急飞贵阳督战。不料红军却是虚晃一枪,继而迅速挺进云南。四渡赤水,是红军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为实现北进的战略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