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世昌散文——《麦客》-博奥官方网站
下午饭后,闲来无事,便打算去散步,走着走着,我便被一片正在收割的麦田吸引并留住了脚步。六月正值麦收时节,也是农用收割机作业的高峰期,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好一派繁忙的夏收景象!不禁感慨道:“科学技术真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大型农用机械的出现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这一切都归功于祖国科技的进步。要知道在没有农用机械的以前,人们要收割这么多小麦,是要付出极大的辛苦和汗水,而承担如此繁重体力劳动的却是一种特殊的群体——麦客!
所谓麦客即在夏收时节出来帮人收割麦子赚点钱补贴家用的淳朴乡民,这群乡民多来自宁夏和甘肃偏远山区。五月下旬他们会来到关中地区来帮人收麦子,翻过六盘山,有的是坐火车甚至有的是步行,如候鸟迁徙一般游走在关中平原,一路走一路收。宁夏和甘肃大部分地区山高天冷加上土地贫瘠,麦子要比关中晚熟一个月左右。在这期间他们自带镰刀、铺盖去山外卖苦力,用汗水换取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麦客多数以四十来岁正值壮年的男人居多,也有少数老汉和妇女,穿着褐色的粗布衣服,土灰色的裤子,他们吃苦耐劳,只愿有活干有麦收,是最早来到关中的一批农民工,为缓解关中收麦时的劳动力不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在陕西农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型农用收割机械的出现,麦客已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那段在艰苦的岁月里谋生的麦客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曾经那些大部分来自宁夏、甘肃山区里当麦客的人已经七八十岁了,我的邻居爷爷就是其中一员,他对当年麦收时节当麦客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当时他如迁徙的鸟儿一样,带着干粮寻找“搬砖”地,烈日下他挥动着手中的镰刀,只听见“唰、唰”的声响,一片片割下去,不一会儿一座座麦子堆起来的小山丘就出现了,当一个主家的全部麦子被他“撂倒”后,他便带着汗水换来的收入直奔下一家……一片片收割的麦田里藏着太多太多的故事,记录着麦客勤劳朴实、任劳任怨、自食其力、努力奋斗的每一个瞬间,他们那种敢闯敢干,不向生活低头、不向苦难屈服的精神值得现如今的我们时刻牢记。
望着蓝天白云下金色的麦浪,闻着漫山遍野沁人心脾的麦香,听着远处时不时被农用收割机惊飞的野鸡发出的鸣叫声!在感慨祖国发展如此之快的同时,也让我明白每个在外漂泊的人都如同那勤劳的麦客一般,在烈日下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只为了生活有奔头、有希望!
人生百味,需要我们自己体会,相信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前行的人。(达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