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带我走过的二十年-博奥官方网站
九六年的时候,我6岁。那时候,交通不发达,没有纵横交错的高铁让我没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探索世界;彩电没普及,没有丰富多彩的影像画面让我触摸未知;网络通讯则更是“荒凉”,没有一个“搜索回车键”能带我穿越人潮,唯一能让我识字、识人、识理的就只有纸张陈黄的书本。
犹记得我人生的第一本书是大姐传给二姐、二姐再传给我的《西游记漫画集》,一共有12本,虽然传到我手上的时候有些残缺,但我依然像捧着珍珠一样,吃饭玩耍都离不得手。母亲见我喜欢,很是欣喜,便一边手把手教我识字、一边带着我开启了一场奇幻冒险之旅。于是6、7岁时候的我,喜欢上了会七十二变、聪明英勇的孙悟空,认识了善良却又有些教条的唐僧,笑话了又懒又胖的“吃货”猪八戒……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对人性百态有了朦胧的认识,对“花果山”充满了向往,也爱上了读书。
都说爱读书的孩子成熟的早,因为他们总能从书本中学到知识、收获做人的道理。我想,这从我身上也算是得到了验证。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母打零工挣的钱除了贴补家用,全给我们姐妹仨儿交了学费,再也拿不出多余的钱给我们买玩具零食,所以每次学校组织活动和郊游,我总是不吃不喝一口气撑到活动结束。但即使是这样,我也从不向母亲埋怨和吵闹,因为《好孩子》让我学会了怎么做一个懂事的人,《理解》教会我要多为家人朋友考虑,而《春》告诉我这世界上还有比玩具零食更值得体味的东西叫“自然”。母亲说,小时候的我总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让他们很是放心。
2006年,我16岁,读高中一年级。也许是青春期的叛逆作祟,也或许是刚刚长大了一点的我急于脱离父母的怀抱,一向乖巧听话的我竟然也开始“胡作非为”:爱玩、晚归、“要风度不要温度”……而这直接导致了我与我那一向直白粗犷、不善沟通的父亲的关系变的 “紧张”起来。我埋怨他管的太多,从学习穿衣吃饭,到放学晚10分钟都要刨根问底。而他呢,责怪我越长大却越来不懂事,总是“让我往东,我却偏往西”。于是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单方面对父亲实施“制裁”,忽视父亲的一切“唠叨”,并且坚定的认为父亲是不爱我的。而真正改变这一切的,竟是因为一篇文章。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是的,它就是朱自清老先生的《背影》,当我第一次读到它,便立刻被那简短、朴实、真挚的话语卷入了记忆的漩涡,脑海里不停的闪现出那个身材消瘦的背影,那是大冬天里把头埋进冷冻库里父亲的背影;那是即使累瘫在床却依然要为我们姐妹按时做上一碗热饭的父亲的背影;那是悉心教导我,却因我的幼稚不理解而黯然神伤的父亲的背影……自那以后,父爱一词在我心里深深的扎下了根。
2017年,我27岁,成功进入社会成了一名上班族。虽然工作忙碌又繁琐,但我依然喜欢坐在窗前,让书带着我去认识陌生、畅游人生。有人说,现在有吃又喝有工作,不用备战中考高考,读书不是多此一举?而我则不以为然,因为我知道,书中不仅有黄金屋、有颜如玉,还有的是净化我们心灵、提高我们思想、教会我们成长的“舍利”。(烯烃中心:曹亚婷)